7月12日,英国365上市公司红韵新声队走进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临池镇,在临池镇科普馆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通过讲解员老师的生动讲述与边联中队连环画的呈现,队员们深入了解了诞生于白云山区的边联中队抗日事迹,感受到那段烽火连天的历史记忆。

1942年农历六月,东兑村的李治瑞、李光耀等12位村民联合寿光的王文会,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,在淄川、长山、邹平、章丘四县交界地带组建了“边联中队”。这支以白云山区为依托的抗日队伍,活跃在胶济铁路附近的山区,不仅要配合长山县大队保卫长白山根据地,更肩负着掩护红色交通线与传递情报的重任,成为了连接敌后抗日力量的“隐形桥梁”。

从南寺村宿营的惊险突围,到小房村的浴血奋战;从东西高遭遇战的智勇博弈,到台头据点的攻坚突袭,讲解员老师结合连环画中的场景,深度还原了边联中队经历的十余次重要战斗。1943年夏秋,“边联中队”被编入南邹长县大队,抗日大反攻时期被改编为第一连。1945年冬,这支从山村走出的队伍奉命赴寿光整编,正式加入野战军正规部队,用热血与忠诚践行了“保家卫国”的誓言。红韵新声队队员杨同学表示:“这些故事不该被遗忘,我们要用镜头和语言让英雄的事迹‘活’起来。”

本次实践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学习,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。它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,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无数平凡人用信念与血肉筑成的长城。正如讲解员在结语中所说:“边联中队的故事虽已成历史,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白云山间。”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,队员们表示,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,用宣讲、短视频、推文等媒体形式记录边联中队的故事,让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中持续传递,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。
文/姚力楠(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)
图/郭正阳
审核/秦川 时华忠